7月26日至8月1日,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与地瓜机器人联合打造的 “清华 AIR - 地瓜机器人具身智能强化营” 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ROS暑期学校圆满落幕。为期7天的学术技术交流活动,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牛津大学、南加州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全球高校的50余名优秀学员,在顶尖导师团队指导下,通过 “理论筑基-仿真验证-真机实战” 的沉浸式培养模式,深入探索具身智能...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与字节跳动Seed联合SIA-Lab发布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基于扩散的超大规模语言模型 Seed Diffusion Preview,每秒钟生成2000+的词,超过了Google Gemini Diffusion,相较于纯自回归模型有巨大的速度和成本优势,这将很有可能会改变语言模型的范式,成为未来的主流。近年来,多模态大模型(MLLMs)发展迅猛,从看图说话到视频理解,似乎无所不能。但你是否想过:它们真的“看懂”并“想通...
当语言模型涌现出通用智能时,蛋白质模型的通用智能还有多远?在NLP领域,语言模型基座经历了从BERT到GPT的跨时代变化,涌现出了各种超出预期的通用智能,BERT时代的模型关心具体任务的提升,缺乏对可扩展性、通用性和涌现能力的系统化讨论,而在GPT时代,系统化的讨论逐渐显现,通用智能的爆发也因此开始。而在蛋白质基座领域,几乎没有贯彻这条智能涌现的路径,一系列工作同样停留在BERT时代,在“预训练+任务微调”这一范式...
7月27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远程)出席了 WAIC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题为“超级人工智能的科学共识和不确定性”的圆桌论坛环节,并发表了观点演讲。张亚勤院士指出,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三大主要趋势。首先是能力的快速提升,AI 模型在编码和数学等领域正在迅速改进,推理和推断能力不断增强。其次,AI 智能体数量翻倍,全球主要公司都在采用 AI 智能体,其发展十分迅速。最后,...
过去半年来,AIR围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物联三大研究方向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在CVPR、NeurIPS、ICLR和MobiSys等重要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50篇高水平论文。在最近的NeurIPS 2022会议上,AIR共计12篇论文被录用。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精选了一些AIR近期的亮点论文,并梳理了摘要解读,文末可获取完整论文打包下载方式。 智慧交通
AIR赵峰教授荣获2022 IEEE TCCPS杰出领导力奖,以表彰他在信息物理系统领域理论和实践上做出的开创性的贡献,激励并启发年轻一代研究人员、工程师和创业者。(“For pioneer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cyber-physical systems and inspirations to upcoming
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兰艳艳教授团队研发的系统化蛋白质结构预测解决方案AIRFold,在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 CAMEO 上连续四周夺得全球第一。 AIRFold 在最近一个月(7.23-8.20)的评估中连续四周全球第一,并在系统响应时间上远远领先其他团队 蛋白质结构对于理解蛋白质功能以及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它的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蛋白质序列的突变。所幸蛋白质的同源序列
以下文章来源于亚信科技 ,作者亚信科技 9月1日,2022 WAIC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由亚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信科技)、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主办,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智能算网与绿色计算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来自行业国际组织、国内通信运营商、科研院所、领军ICT企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共聚一堂,聚焦算力网络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范式,交流探讨
8月26日,HICOOL 2022全球创业大赛终极奖项揭晓,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卓越访问教授许锦波创办的专注于蛋白发现、优化和设计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公司——分子之心摘得最高荣誉。其自主研发的AI蛋白优化与设计引擎“MoleculeOS”,从全球5千多个优秀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HICOOL 2022全球创业大赛在全球范围内设置7大报
近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微众银行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等单位合作在《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期刊(简称:IEEE TSP,创刊于1991年,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国际顶级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5.028,中科院分区工程技术大类一区)发表了学术论文:FedBCD: A Communication-Effificient
8月3日,在2022中国(亦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周、第九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CICV2022)期间,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hina SAE)、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联合组织的CICV 2022 数据驱动的车路协同专题分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会议由清华大学国强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首席研究员聂再清教授、马里兰大学学院帕克分校计算机系Dinesh
8月1日,全球首个开源开放的智能网联路侧单元操作系统“智路OS”正式发布,聚焦开源开放,自主可控,将面向高级别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的路侧OS核心技术彻底开源,打造开源开放新底座,构建自主可控新高地,促进智能网联产业应用的多样化和规模化发展。 “智路OS”开源发布由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科创中国”开源创新联合体、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北京市经信局、北京经开区管委会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清华大学
近日,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与创新工场合办的DeeCamp2022人工智能挑战赛在AIR图灵报告厅举办了一场线下交流会,由AIR助理研究员黄文炳博士主讲,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的20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交流会,并与黄博士积极互动,在实地的交流中碰撞科研经验的火花。 黄文炳博士分享会现场 缘起DeeCamp,诲人不倦
以下文章来源于DeepTech深科技 ,作者MIT TR中国 安全性、可信、效率、易用、开源、自主等成为隐私计算技术和产品聚焦、行业讨论最热烈的话题。行至当下,仍有一批研究学者和行业人士在为隐私计算技术推进与落地持续付出。 在刚刚宣布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2022隐私计算科技创新人物评选中,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副教授刘洋成功入选。一同入选的还有其他10位来自高校/企业隐私计算行业
在CVPR 2022会议上,AIR助理研究员王岩博士与合作单位商汤科技团队一起荣获第五届深度学习图像压缩挑战赛(简称“CLIC”)图像编码赛道第一名,团队提交的图像编码方案在全部三个测试码点均取得了最佳的主观评分,同时具备所有深度学习方案中最快的解码速度,以绝对优势获胜。 冠军方案获奖证书 今年AIR与商汤科技联合提交的冠军方案基于两项关键技术。第一是ELIC图像压缩模型及其使用的SCCTX联合
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辨识出有重大价值的技术创新课题,完成关键技术突破,形成有产业影响力的核心技术。 ——陈亦伦 陈亦伦,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专家,博士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及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他曾发表论文30余篇,同行引用2000余次,发明专利16项,已获评上海市人工智能正高级工程师,浙江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等。陈博士有丰富的企业管 理与
AI+生科的进展对人类健康以及更好的理解人类自身工作机理有深远的影响,生命科学中任务的定义明确,做的工作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失去价值。 ——龚经经 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哪怕只是一小步的推动对我来讲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黄锴宇 未来,将继续致力于高逼真的隐式场景重建,基于该场景进行重定位和状态估计,并将进一步拓展在隐式场景下的决策规划,希望今后能将成果应用于机器人/无人车
的 6月24日, 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发展论坛”于线上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就面向“双碳”的智能计算这一主题发表讲话。本次论坛还邀请到余贻鑫、倪光南、邬贺铨、黄维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同就“协同创新赋能智能产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
共有 21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 页 当前第 9 页 |
业务合作:airoffice@air.tsinghua.edu.cn
招生招聘:airhr@air.tsinghua.edu.cn
联系电话:(010)82151160
办公地点: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启迪科技大厦C座12层
京ICP备15006448号 |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