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等专家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Reinventing universities for today's world》的重要文章。该研究聚焦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特别是在医学教育中如何通过AI技术加速人才培养进程。在全球面临气候危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亟需通过技术革新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张亚勤院士在文...
7月26日至8月1日,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与地瓜机器人联合打造的 “清华 AIR - 地瓜机器人具身智能强化营” 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ROS暑期学校圆满落幕。为期7天的学术技术交流活动,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牛津大学、南加州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全球高校的50余名优秀学员,在顶尖导师团队指导下,通过 “理论筑基-仿真验证-真机实战” 的沉浸式培养模式,深入探索具身智能...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与字节跳动Seed联合SIA-Lab发布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基于扩散的超大规模语言模型 Seed Diffusion Preview,每秒钟生成2000+的词,超过了Google Gemini Diffusion,相较于纯自回归模型有巨大的速度和成本优势,这将很有可能会改变语言模型的范式,成为未来的主流。近年来,多模态大模型(MLLMs)发展迅猛,从看图说话到视频理解,似乎无所不能。但你是否想过:它们真的“看懂”并“想通...
当语言模型涌现出通用智能时,蛋白质模型的通用智能还有多远?在NLP领域,语言模型基座经历了从BERT到GPT的跨时代变化,涌现出了各种超出预期的通用智能,BERT时代的模型关心具体任务的提升,缺乏对可扩展性、通用性和涌现能力的系统化讨论,而在GPT时代,系统化的讨论逐渐显现,通用智能的爆发也因此开始。而在蛋白质基座领域,几乎没有贯彻这条智能涌现的路径,一系列工作同样停留在BERT时代,在“预训练+任务微调”这一范式...
刘洋博士是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副院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刘洋是AIR创始团队中最年轻的一位,但在NLP和机器翻译领域,早已成果卓著,并在全球公开技术比拼中夺冠夺魁。他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重要国际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80余篇论文,获得ACL 2017杰出论文奖和ACL 2006优秀亚洲自然语言处理论文奖。 2021
2020年12月1日下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成立暨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启迪科技大厦举行,这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创新学科与产业交叉融合的又一重要举措。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副校长杨斌、郑力,联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杨元庆,亚信科技联合创始人,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创新工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小米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林斌,华大集团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汪建,万科集团创始人、华大
2020年12月18日,首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人工智能发展应秉持3R原则:Responsive(积极响应)、Resilient(适应发展)、Responsible(坚守价值)。 在主论坛“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实现弹性未来”中,张亚勤院长在发言中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治理中应秉持的3R原则
全世界很少有哪个国家、哪个地方有能力调动这些资源,串联起来、协同起来、闭环起来,能够快速迭代。中国的确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可能在这个领域实现比美国走得更前面。 人类进入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的世纪,二者更是进一步融合发展。智慧医疗致力于培养跨界AI人才,学科交叉如何带来科学进步?未来该领域将会有怎样的产业发展?中国在该领域又有怎样的优势?在“凤凰卫视凤凰网与世界对话·太平洋未来论坛2020“上
共有 21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 页 当前第 15 页 |
业务合作:airoffice@air.tsinghua.edu.cn
招生招聘:airhr@air.tsinghua.edu.cn
联系电话:(010)82151160
办公地点: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启迪科技大厦C座12层
京ICP备15006448号 |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