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博士是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副院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刘洋是AIR创始团队中最年轻的一位,但在NLP和机器翻译领域,早已成果卓著,并在全球公开技术比拼中夺冠夺魁。他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重要国际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80余篇论文,获得ACL 2017杰出论文奖和ACL 2006优秀亚洲自然语言处理论文奖。
2021年1月6日,刘洋接受记者专访,讲述了他对于研究院和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发展的看法。
据刘洋介绍,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有两个重要属性,首先是跨学科,即着眼于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创新,而不是仅聚焦单一学科。其次是实体,在清华大学的支持下,AIR建设了自己的办公场所,拥有了自己的人员编制。
刘洋表示,AIR创建之后,他作为副院长,工作职责首先是在行政方面协助张亚勤,努力建立一个具有清华风格、面向智能产业的新型科研机构。
第二,与AIR同事一起努力,探索效能更高的产学研用机制,希望能够帮助清华校内人工智能与三大研发方向(智慧交通、智慧物联、智慧医疗)相关的院系师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科研成果在智能产业真正落地应用。过往无论是在高校还是在科研院所,如何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都是很大的挑战,AIR的探索目标可以说展现了清华对解决这个难题的一种努力。
第三,不仅是行政管理人员,还是研究人员,所以他会继续从事人工智能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和AIR同事们密切合作,面向智能产业做出有影响力的研究工作。
对于AIR未来的判断,刘洋从自己在清华工作近10年的经验出发,他感受到清华人总是有一种责任感和历史担当。同样,这种责任感和历史担当也体现在了AIR身上。
从宏观层面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20年,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我国正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格局非常关键的支点是产业和经济,在经济中,很显然,创新是未来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从2017年开始就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将其列入新基建的重点突破领域。
AIR深刻地洞察到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同样也认识到智能产业虽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仍然面临很多挑战,比如核心技术突破存在瓶颈、技术落地应用存在困难。
目前,以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AIR将秉持使命,努力解决智能产业面临的挑战,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交通(AI Transportation)、智慧物联(AI IoT)、智慧医疗(AI Healthcare)领域开展应用研究,进一步赋能产业升级,持续推送社会向人工智能化方向前进。
以下为访谈全文:
▍AIR是一个校级跨学科的实体研究机构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AIR与清华大学的关系?
刘洋:AIR是清华大学批准建立的一个校级跨学科的实体研究机构。首先是跨学科,就是着眼于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创新,而不是聚焦单一学科。其次是实体,这个属性很重要,意味着我们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和人员编制,学校给予了我们非常大的支持。
▍刘洋会继续从事人工智能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记者」:AIR创建之后,您作为副院长,会主要负责哪些方面的工作?
刘洋:具体到工作职责,我首先是在行政方面要协助亚勤,努力建立一个具有清华风格、面向智能产业的新型科研机构。先说清华风格——我们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人还特别崇尚行胜于言,做事踏实靠谱。再说面向智能产业,研究院的定位本身决定了我们的产业特色,也就是开放平等、崇尚创新,通过技术改变世界。我认为清华风格和产业特色这两者是可以无缝衔接在一起的。
第二,我将与亚勤及其他AIR同事一起努力,探索效能更高的产学研用机制。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清华校内人工智能与三大研发方向相关的院系师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科研成果在智能产业真正落地应用。这个职责也很重要。清华在人工智能方向具有齐全的学科布局、一流的师资队伍、顶尖的生源和深厚的成果积累,但怎样才能把这些优势因素最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真正对国家、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还是需要做很多探索。过往无论在高校还是在科研院所,如何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都是很大的挑战。所以AIR可以说展现了清华对解决这个难题的一种努力。
第三,我不完全是行政管理人员,还是研究人员,所以我自己会继续从事人工智能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会把研究的重心转向与智能产业密切相关的领域。建院前期我们会聚焦在智慧交通、智慧物联和智慧医疗三大方向,其中有很多与自然语言处理紧密相关的问题。所以我期待着与AIR同事们密切合作,面向智能产业做出有影响力的研究工作。
▍AIR将深度参与到以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
「记者」:您对AIR未来的判断是?
刘洋:我在清华工作了近10年,我的感受是,清华人总是有一种责任感和历史担当。从宏观层面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在2020年产生深刻变化。当前,我们国家现在正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形成,非常关键的支点是产业和经济。中国当前已具备了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目前也处在一个新型工业化的快速、高质量发展阶段。很明显,创新是未来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说到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就非常重要。国家从2017年开始就高度重视人工智能,认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并将人工智能列入新基建的重点突破领域,这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具备“一业带百业”的强大赋能性。所以,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新基建相关产业实现最大的增量。这也是AIR锁定“智能产业”的一个原因——应用前景太广阔了。
智能产业目前仍然面临很多挑战,比如核心技术突破存在瓶颈、技术落地应用存在困难。这些挑战也正是AIR未来要与学术界和产业界同行一起努力去解决的。我们的使命很清晰,那就是让AIR深度参与到以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将清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孵化人工智能企业,培育高端领军人才,将AIR建设成为在全球智能产业界产生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机构。
过去短短200多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爆发了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加速了人类历史进程,深刻地改变了生活环境。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量子计算机、移动互联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社交以及娱乐形态。人工智能产业重塑全球商业系统和社会生活关系的时代即将到来。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交通(AI Transportation)、智慧物联(AI IoT)、智慧医疗(AI Healthcare)领域开展应用研究,将是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未来的重点。研究院将会进一步赋能产业升级,持续推动社会向人工智能化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