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访问教授、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系终身教授,曾于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曾以访问科学家的身份前往白头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进行交流,于2013年获芝加哥大学丰田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彭健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和机器学习,其合作开发的算法在多项科学挑战赛中获得佳绩,包括蛋白质结构预测技术的关键测试(CASP),及转化医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DREAM 挑战。彭健博士还是Overton奖、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奖、艾尔弗•斯隆基金会斯隆研究奖的获得者。
缘分种子发芽
彭健教授与AIR的缘分,早在2021年初便埋下了种子。今年年初,经过与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首席科学家马维英的一番交流后,彭健教授被AIR的热情及长远的发展眼光所感召,决定回国加入AIR战队,成为AIR访问教授。
彭健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和机器学习,在他看来,AI在生命科学领域大有可为,生物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在数据的收集和整合过程中,AI起到了关键性作用,AI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新的科学发现。
生命科学是AIR研究的一大重点,AIR站在产业的最前沿做研究,引领国内人工智能赋能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而这也是吸引彭健教授来到AIR的原因之一。“AIR在AI 生命科学及医疗的布局具有前瞻性,决定了产业未来十年的重要方向及赛道。”彭健教授说。
此外,AIR依托清华大学平台优势,通过大学与企业创新双引擎,突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培养智能产业领军人才,推动智能产业跨越式发展。“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要,”彭健教授说,“希望能在科研、人才培养以及产业化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
前沿、创新、活力
在谈到对AIR的印象时,彭健教授用了三个词形容AIR——前沿、创新、活力。AIR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目光,选择的垂直研究方向都是未来5-10年的超级赛道,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探索空间;AIR的机制具有创新性,不同于传统的学术机构,氛围活跃;除了科研大神,AIR的团队还有不少实习生,给AIR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AIR极富活力的团队,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机制做着智能产业最前沿的研究。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是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国际化、智能化、产业化的应用研究机构。AIR的使命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升级、推动社会进步。
彭健教授曾于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进行研究,同样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学术研究机构,彭健认为AIR更能发挥产学研融合的优势。“AIR与产业界结合更加紧密,能迅速做出有影响力的工作。”彭健教授说。同时,彭健教授还认为,相比于国外的智能产业学术研究机构,AIR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更有针对性。
加入AIR后,彭健教授的团队主要从事AI预测蛋白质结构方面的工作,并成立了华深智药公司,在成立的4个月后完成了千万美元级天使轮融资。华深智药致力于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科学计算平台,结合自研高通量生物实验技术,为研发人员提供微观世界分子计算,模拟与设计的智能系统。
“世界级”的期待
彭健教授早在今年4月底便参加到AIR的学术活动中。AIR以“AI赋能基因分析与新药发现”为主题的第一期学术工作坊活动中,他分享了题为“结构性和功能性基因组学的机器学习算法”的报告。
彭健教授表示AIR的学术系列活动无论对学界还是产业都很有意义。“AIR学术工作坊挑选了业界重要的方向作为工作坊的主题,集成学术研究及产业经验,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带来最前沿的研究报告,缩小了两者的鸿沟。”彭健教授说。
彭健教授对AIR及国内智能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同时也对AIR提出了三个“世界级”期待:希望AIR能有更多世界级的专家加入,培养世界级产业人才,发表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成果。
除了彭健教授,AIR已经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人工智能研究领域顶尖专家加入,如前百度总裁张亚勤、前字节跳动副总裁马维英、前海尔CTO赵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刘洋、前阿里天猫精灵首席科学家聂再清、前微软资深首席研究部门经理刘菁菁、前微软亚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刘云新、前大疆集团核心团队负责人周谷越、前中科院研究员兰艳艳、前微众银行资深研究员刘洋、前京东科技数据科学家詹仙园、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后马为之。
阅读原文:
AIR人物 | 站在产业的前沿做研究:彭健加入AIR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