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祝贺!AIR周谷越教授入选2021 MIT亚太区TR35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30

10月28日,2021年世界科技青年论坛暨MIT TR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全球-亚太榜单线下发布仪式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开幕。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副教授周谷越入选年度MIT TR 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本届世界科技青年论坛聚焦技术突破与创新话题,围绕“变局、破局与新局”、“科技赋能下的可持续发展”、“畅想世界未来版图”、“从实验室到产业的变革深化”以及“青年力量引领未来”五大议题,探讨前沿新兴科技的未来发展。被誉为”世界著名消费级无人机背后的“最强大脑”,周谷越教授由于为机载智能系统的小型化做出了重大技术贡献,入选2021年度MIT亚太区TR35,并在论坛上发表了关于民用无人机的智能时代的演讲。


1.jpg


周谷越教授认为智能化是民用无人机产业高速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在民用无人机智能化的进程中,周谷越教授的团队针对小型化无人机的低成本机载自动驾驶系统,设计了高效的异构计算架构,搭配专用的计算机视觉算法,改变了无人机的操作方式,使普通人也能安全操控无人机;同时建立了以智能制造系统为核心的品质控制体系,完成了品控环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助力民用无人机实现大规模量产。


未来是属于智能设计的时代,智能化将作用在面向不同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环节,周谷越教授指出。目前,他的团队正在尝试利用智能算法自动生成一个由积木结构组成的原型系统设计,利用数字仿真技术分析各项性能,尝试建立一套柔性制造体系,用于快速响应不同行业的差异化设计需求。


“希望可以让民用无人机全方位普及成为可能,让包括无人机在内的智能机器人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可能,”周谷越教授说,“这也正是我们这代机器人科学家的使命。”


周谷越


2.jpg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副教授、协同视觉与机器人实验室(DISCOVER Lab)主任。2014年取得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师从国际知名机器人专家、硬科技创业教父李泽湘教授。


周谷越教授予2012年初加入大疆创新(DJI),担任核心团队成员,资深科学家,资深产品经理,计算机视觉和智能机器人领域专家,先后创建并负责计算机视觉、智能制造、入门级无人机和 STEAM 教育等技术和产品团队。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他曾带领团队突破了小型无人机机载自动驾驶系统的关键技术,相关成果荣获2019年广东省唯一的科技进步特等奖。周谷越教授已取得国内外专利授权70余项,其中24项为美国发明专利,相关技术广泛应用于大疆集团的全系列无人机产品,销往全球100余个国家,应用于电力巡检、消防救援、公共安全以及新闻媒体等诸多领域。在产品设计方面,周谷越教授曾负责多款智能机器人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与经营,累计销量近500万台。其中,掌上智能无人机“晓”凭借颠覆性的人机交互设计在《时代周刊》的2017年全球十大科技产品中排名第4,力压亚马逊智能音箱和苹果智能手表等明星产品。同时,“晓”也是入选同年《时代周刊》全球25大最佳发明的唯一中国产品。在智能制造方面,周谷越教授曾带领团队完成了大疆产品制造品质体系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研发了支持多款产品的柔性加工设备、柔性传感器标定设备和柔性视觉检测(AOI)设备,搭建了全自动化的飞行参数测试与自整定系统和配套的多机协同飞行调度系统,实现了智能产品和智能设备协同感知决策的制造新模式。


周谷越教授予2020年初入选深圳市高层次专业领军人才,并于同年11月加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组建了协同视觉与机器人实验室(DISCOVER Lab),开展先进制造、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视觉与人机交互等领域的科研工作,于2021年入选MIT亚太区TR35。


演讲原文


以下为演讲原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此形容民用无人机近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并不为过。作为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智能化可以划分为智能功能、智能产品和智能设计三个阶段。


在智能功能时代,智能化作用在用户最直接的体验——飞行功能上。我们针对小型化无人机的低成本机载自动驾驶系统,设计了高效的异构计算架构,搭配专用的计算机视觉算法,实现了包括精准悬停、主动避障和自主跟踪等智能飞行功能。这大大改变了无人机的操作方式:从起初需要专业人才目不转睛地实时操作,到小白用户可以所见即所得地点击飞行目的地。让普通人安全操控无人机成为可能。


在智能产品时代,智能化作用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用户体验直到售后服务。品质是一流产品的生命线,为此,我们建立了以智能制造系统为核心的品质控制体系,完成了品控环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对于一个产品功能,在设计之初,就会考虑如何在制造环节被高效地标定与测试,如何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如何提高产品返修定损定责的效率。这些举措,让民用无人机大规模量产成为可能。


未来是属于智能设计的时代,智能化将作用在面向不同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环节。随着不同行业的差异化需求不断大量涌入,标准无人机产品无法满足这些长尾需求。我们在尝试利用智能算法自动生成一个由积木结构组成的原型系统设计,利用数字仿真技术分析它的各项性能,并尝试建立一套柔性制造体系,用于快速响应上述设计的制造需求。解决这样一系列开放问题可以让民用无人机全方位普及成为可能,让包括无人机在内的智能机器人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可能,这也正是我们这代机器人科学家的使命。


最后,感谢我在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和大疆创新的团队为此付出的努力。


撰文 / 冼晓晴

编辑排版 / 冼晓晴

校对责编 / 黄妍


阅读原文:

祝贺!AIR周谷越教授入选2021 MIT亚太区TR35

上一条:小积木,大智慧 | 清华AIR×启梦,助力玩具产业升级 下一条:AIR DISCOVER实验室开放日成功举办!

关闭

相关新闻

最新动态

业务合作:airoffice@air.tsinghua.edu.cn
招生招聘:airhr@air.tsinghua.edu.cn
联系电话:(010)82151160  

办公地点: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启迪科技大厦C座12层

官方微信

京ICP备15006448号  |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